深入開展主題教育,推動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廣大中醫藥工作者應當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以主題教育實效推動湖南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為我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提供人才支撐。
以學思想為引領,增強中醫藥人才投身中醫藥事業的自信自覺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靈魂,是中醫藥工作者的必修課。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旨要義,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探索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更好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自覺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中醫藥服務。
幾千年來,中醫藥事業為中華民族的健康事業保駕護航,為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和思想覺悟,才能堅定投身中醫藥事業的決心,增強中醫藥理論自信、中醫藥技術自信和中醫藥文化自信,以主題教育實效推動湖南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促進湖南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以保健康為目標,推動中醫藥人才樹牢“人民至上預防為主”的核心理念
我國最早的中醫藥經典著作《黃帝內經》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精髓理論,經過扁鵲、張仲景等歷代中華名醫實踐傳承,在“堅持預防為主”的保健康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特點,是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中醫藥提倡的“懸壺濟世、妙手仁心”,就是最樸素的醫者關懷和人文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國家“十四五”規劃也提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
由此可見,新時代中醫藥事業發展必須以保健康為目標,從教育、培訓、實踐等多方面入手,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以新理念、新舉措不斷提升中醫藥人才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的獨特優勢,堅持預防為主、既病防變、瘥后防復,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優質高效便捷的中醫藥服務,讓“獲得感”體現在推進中醫藥發展的各個環節,更好地為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
以重實踐為指向,推進中醫藥人才守正創新,開創中醫藥事業發展新局面
中醫藥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中醫藥人才的實踐經驗和技能水平是衡量中醫藥人才能力的重要指標。中醫藥人必須堅持實踐為本,重實踐、講實效,把專業知識融會貫通。由古典醫籍的經方化裁而來的“三藥三方”在新冠感染治療中發揮了獨特作用,激勵我們進一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結合實踐不斷地傳承發揚,去解決臨床中的問題。
屠呦呦研究員受葛洪《肘后備急方》啟迪發現青蒿素,拯救了全世界數百萬人的生命,這正是來自于傳承與創新的科學實踐。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踐經驗的積累,提高臨床療效和診療水平;注重實踐創新,加強創新能力培訓,提升實踐水平,勇于探索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新技術;注重科研實踐,積極參與科研項目,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只有這樣,中醫藥事業的科技創新和學科發展才能更好更快地向前推進。
以建新功為動力,增強中醫藥人才使命感責任感,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實現中醫藥的現代化、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支撐,更離不開人才“第一資源”保障。加大對中醫藥科研和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拓寬中醫藥人的職業發展與人才晉升空間,提高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營造中醫藥人努力成才、人盡其才的良好環境,這是各級醫衛管理部門的職責。中醫藥人才自身也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激發創新活力。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高效率的中醫藥人才隊伍,才能推動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應有新作為。廣大中醫藥人才應勇擔時代使命、努力創建新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突破,推進中醫藥融入中國式現代化,為建設健康中國、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