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堃:講好民族醫藥故事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中國網中醫訊 第八屆中國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傳統醫藥大會期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陳氏回族醫技十法”第四代傳承人、寧夏伊康回族醫藥研究所所長、寧夏吳忠康復專科醫院院長陳堃受邀接受中國網中醫頻道專訪。
▲中國網中醫頻道主編胡俊專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陳氏回族醫技十法”第四代傳承人、寧夏伊康回族醫藥研究所所長、寧夏吳忠康復專科醫院院長陳堃
陳堃介紹,“陳氏回族醫技十法”起源于河南開封,落戶于寧夏。創始人陳進孝在習武練功之余秉承家學吸收民間醫學,掌握了一套具有特色的跌打損傷、內病外治的方法,至今已傳承五代,歷時一百余年,系統傳承發展了回族醫學獨特的民間技藝、創立了以“熏法、敷法、拔法、涂法、挑法、吹法、捏法、刺法、點法、割法”為核心的陳氏醫技十法。形成了一套簡便、有效的回族民間內病外治技藝,多年來在臨床使用中很受人們的歡迎,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2014年11月,“陳氏回族醫技十法”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為保護傳承“陳氏回族醫技十法”,陳堃率領傳承團隊做了大量工作,完成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民族醫藥“陳衛川回醫技醫術繼承搶救”課題,完成全國名中醫、“陳氏回族醫技十法”代表性傳承人陳衛川學術思想及臨證經驗的整理,有效地保護醫技十法的珍貴資料。
十年來組織參與編寫中國民族醫藥卷回醫藥部分,主編《中國回族醫藥》《回醫藥集萃》等民族醫藥著作十余部,制作視頻六部,申報發明專利七項,獲國外發明專利兩項,實用新型專利四項,外觀專利十六項,研創投產醫療器械三款、院內膏方八種,先后培養及帶動就業100余人,每年參與社會實踐科普講座達30余場。
“陳氏回族醫技十法”傳承基地的建設更是該項國家級非遺保護的一項重要成果,基地集非遺傳承保護、教學、科研、科普宣傳為一體,設有中醫藥文化展區、中藥標本展區、寧夏道地藥材展區、回醫藥發展展區、陳氏回醫技法展示區、傳統藥品炮制制作展區、臘葉標本展區、鑒別標本展區、藥食同源標本展區等九大功能區。展品有中藥材標本1200余種,寧夏道地藥材標本100余種,臘葉標本90余種,精品貴重藥材40余種,鑒別標本150余種,藥食同源標本100余種,各種中醫藥、回醫藥文化器具百余件,陳衛川先生的相關文獻資料一千余種。館內設有寧夏中藥資源分布沙盤、虛擬實物AR、VR、多媒體互動等多種現代化智能展示平臺。
未來,如何更好地發展好、利用好“陳氏回族醫技十法”,陳堃表示,一是要更好地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講好中醫藥故事、講好民族醫藥故事,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造福大眾。二是通過中醫藥非遺研學,讓孩子從小學習中醫、了解中醫、愛上中醫,更好地加強中醫藥科普和開展研學實踐活動。三是在整理挖掘全國名中醫陳衛川臨床經驗驗方的基礎上,提升“陳氏回族醫技十法”的核心科技價值及臨床應用。更有效地加強陳氏醫技推廣傳承培訓、標準化建設,內病外治、內病內治外用膏藥及內服膏方的研發和民族藥膳的研究。同時開展傳承教學工作,使更多的中醫愛好者和中醫學生受益于陳氏醫技十法。也將進一步激發和釋放“陳氏回族醫技十法”的多元功能和價值,通過提煉技術、產品輸出、技術推廣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為中醫藥“走出去”再立新功。(審稿:胡俊、撰文:郭一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