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策兩會·中醫藥篇】推進“中醫生活化”讓中醫藥博物館“活起來”
導語:當前,全球健康問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議題。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戰略背景下,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過去的2023年,中醫藥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同時也面臨很多“痛點”和“難點”,如何傳承好、發展好、傳播好中醫藥,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2024年全國兩會,中國網中醫頻道策劃《獻策兩會·中醫藥篇》專題系列報道,聚焦中醫藥振興發展規劃、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文化傳承、產業發展、國際傳播等重點議題,通過代表委員和中醫藥領域的參與者、從業者的講述,為全國兩會建言獻策,為中醫藥振興發展貢獻智慧。
“‘中醫生活化’是中醫學傳承數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也是中醫守正創新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應該成為現代民眾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力舉措。”全國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張其成接受中國網中醫頻道專訪時說,中醫藥學是一門高度生活化的健康醫學,“中醫生活化”的目的就是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全民的心身健康。做好中醫藥文化的傳播最重要的是解決人的觀念問題、認知問題,當前較為明顯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也可以從中得到解決。另外“中醫生活化”也應列為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的重要內容,還要加強中醫藥博物館建設,讓中醫藥博物館“活起來”,包括讓中醫藥文物“活起來”、中醫藥古籍“活起來”、中醫藥非遺“活起來”。
今年全國兩會,張其成委員帶來三項提案:一是《關于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人格教育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提案》,要關注青少年的人格培養,依托于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健全認知系統教育;二是《關于讓中醫藥博物館“活起來”以滿足人民多樣化文化需求的提案》,要構建完善的中醫藥博物館體系,通過文物保護與接觸式體驗,滿足廣大民眾對中醫藥文化的場景體驗和精神訴求;第三是《關于推進“中醫生活化”造福全民身心健康的提案》,要系統整理并研讀中醫經典,編制中醫健康生活方式指南,打造中醫生活化的傳播隊伍等。
張其成說,關注人格教育的根本是當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2022年國民抑郁癥藍皮書》顯示,我國18歲以下抑郁癥患者占總人數的30.28%。在抑郁癥患者群體中,50%的抑郁癥患者為在校學生,41%曾因抑郁休學。并且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整體呈上升趨勢。“當前的社會環境是多維度對青少年產生壓力的,因此要對青少年心理健康保持高度重視,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成長環境中關注健全人格的培養,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辯證、平衡、轉化的價值觀,從‘唯分數論’向‘人格教育’轉變。”張其成認為,中華傳統文化人格教育的作用不同于藥物治療,它并不直接針對心理問題本身,而是生命的整體提升和超越,認知提升了,思想轉變了,心胸就開闊了,心理問題也解決了。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中醫藥的發展,特別是中醫藥博物館事業得到廣泛關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推進中醫藥博物館事業發展”。“然而目前中醫藥博物館面臨體系建設不健全、區域發展不平衡、博物館與老字號非遺的聯動機制缺乏、民辦博物館運營困難以及資金來源不足、藏品和技術基礎薄弱、展陳和社會服務整體水平不高、專業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等等問題。”對此,張其成建議推動“國家中醫藥博物館”立項,實現“一館兩址”布局。建議國家發改委加快國家中醫藥博物館立項審批工作,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完成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基本建設并投入運行。同時,建議盡快騰退和恢復北京“太醫院”,將“太醫院”建設成燕京中醫藥博物館,作為國家中醫藥博物館的主館之一與新建主館形成互補。
目前中醫藥老字號共有190多個,其中如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余堂、蘇州雷允上、廣州陳李濟、山東“東阿阿膠”、山西廣譽遠等,它們歷百年風雨而不衰,每一家中醫藥老字號留存著獨特的傳統技藝以及商業精神、醫德信仰。張其成還建議設立“中華老字號中醫藥博物館”,一站式整合和呈現中醫藥老字號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建立中醫藥博物館與“非遺”的聯動機制,設立中醫藥非遺傳承人工作室,保護中醫藥非遺活態傳承,讓非遺和老字號在博物館“活起來”。同時推進“中醫生活化”研究,厘清中醫藥養生歷史演變規律,總結中醫健康養生的理論方法,提煉出易于當代民眾接受的健康養生的基本內容。建設高標準“中醫生活化”傳播平臺,培養“中醫生活化”傳播隊伍,推進并規范“中醫生活化”相關產業發展。
“國家對中醫藥的大力支持掀起了社會層面的‘中醫熱’,也相對激發了質疑中醫、反對中醫的聲音,因此對中醫理論體系中‘人’概念的理解進行深化和普及也勢在必行。”張其成說,中醫藥的發展最終還要回到中醫藥的“根”上,不僅要尊崇“大醫精誠”更要重視“大醫習業”。中醫中易學的思維就是教人如何保持全面健康的指導思維,因此研讀經典,堅持中醫的核心思想,不僅能夠幫助培養人的情志、保持身心健康,更是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守正創新、中華民族走好文化自信道路的重要要素。
(總監制:薛立勝 /總策劃:詹海濤 /監制:蔚力 許浩成 /策劃:胡俊 /記者:胡俊 鄭偉 張芃芃 /編輯:郭一嘉 尤自秀 /視頻:李新艷 /設計: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