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法實施7周年|以法律為基,釋放中醫藥新活力
今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以下簡稱《中醫藥法》)已實施七周年。這部法律,讓國粹的傳承有了國法保障,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筑牢基石。
過去一年,湖南緊緊把握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等契機,不斷加速構建中醫藥法治體系,穩步提升中醫藥服務供給能力,在法律保障的基礎上,做出諸多新探索。
自上而下推進,釋放中醫藥的活力潛力
“這個條例出臺后,我們都很興奮,瑤醫發展有法可依了!”近日,江華瑤族自治縣瑤醫研究所成員廖繼國告訴記者。
廖繼國提到的“條例”是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于5月30日批準生效的《江華瑤族自治縣瑤醫藥保護發展條例》,該條例正式實施后,長期困擾當地的瑤醫無證行醫、監管困難等問題,將得到有效化解。
條例明確,將瑤醫外治技術確有專長人員的考核權下放至自治縣考核發證,這在全省尚屬首次。這是我省中醫藥工作在穩步推動《中醫藥法》走深走實的一個印證。
針對中醫藥自身的特點,《中醫藥法》改革完善了中醫醫師、診所和中藥等管理制度,有利于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
以此為基本遵循,科學規劃綜合改革實施路徑,是我省近年來的一貫做法。
全省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將示范區建設納入2023年省委深改委年度重點任務。同時,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對全省中醫藥“一法一辦法”的貫徹執行情況進行全面執法檢查,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全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本級協同聯動,也是重要一環。自2023年8月1日起,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制定的《關于在區域DRG付費中開展中醫優勢病種按療效價值付費的通知(試行)》正式實施,混合痔、鎖骨骨折等22個中醫優勢病種納入第一批按療效價值付費。
“在法治軌道上,文件扶持與規范并重,能有效破除中西醫同病同效不同價問題。這讓我們感到振奮。”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肛腸四科主任胡響當介紹,一定程度上,這也能讓醫生更好地為老百姓采用實用、好用的方法,特別是能夠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診療的優勢。
此外,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藥監等部門新增院內中藥制劑調劑品種95個,首次將中藥制劑省內調劑有效期從1年延長到2年。
“自上而下地推進法律的落地,極大釋放了中醫藥的活力潛力。”記者走訪多方,不少業內人士都有同樣的感受。
以人民為中心,開啟基層服務能力“新春天”
因其“簡、便、驗、廉”,中醫藥服務在基層有著廣闊空間。在《中醫藥法》推動下,我國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中醫。
“《中醫藥法》明確,要發揮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中的獨特作用。這也為我省堅持‘舒筋壯骨’,著力提升全省中醫藥服務能力,指明方向。”湖南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肖文明說。
“縣縣有中醫院”,是《中醫藥法》提出的明確要求。省中醫藥管理局數據顯示,目前,我省所有縣市公立中醫醫院實現全覆蓋,26家(占比30.23%)縣級中醫醫院已設置為三級中醫醫院,91個專科納入一類省級中醫重點專科建設,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縣域醫共體已達69個,進一步強化了“網底”保障。
“面”在鋪開,實力也在夯實。在《中醫藥法》精神引領下,全省中醫藥行業迸發出強大生命力和創造力,不僅要讓百姓“方便看中醫”,更要“看上好中醫”。
“專家來到家門口把脈坐診,還給我們傳授醫學知識,暖心貼心,點贊!”近日,臨澧縣中醫醫院組織中醫團隊前往四新崗鎮牯牛社區開展知識講座及義診活動,切實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中醫藥服務,廣受好評。
全省依托市縣級中醫醫院建成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104個,推廣應用拔罐、推拿等中醫藥適宜技術。此外,我省提質建設108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設置“中醫閣”,全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應用達100%。同時,組織100支名中醫團隊下沉到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義診、舉辦中醫藥健康知識大講堂等活動,實現省市縣鄉村醫療機構“五級聯動”,為基層群眾提供了一流的中醫藥服務。
向好向精邁進,推動中醫藥產業做強做優
不僅是患者,中醫藥“圈內人”也切實感受到《中醫藥法》落地后,一系列變化與成果的落地。
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公布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和培育單位名單的通知》,我省共有42個專科成為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3個專科成為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培育單位。
建設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4家、國家中醫特色重點醫院7家;建成婦科、腫瘤科等6個國家區域專科診療中心,帶動357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集群建設;
2023年,全省11所院校新增設中醫藥類專業14個,西醫學習中醫人員居全國之首。21人入選全國第五批中醫臨床優秀人才,錄取率全國居第5;
……
《中醫藥法》指出,發展中醫藥事業應當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藥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而這些數據,都是我省推動《中醫藥法》不斷落地走實的寫照。
“十四五”以來,省政府將中醫藥科技創新納入芙蓉實驗室、岳麓山實驗室建設內容,省財政投入5000萬元支持開展中醫藥科研平臺建設和重大課題研究,已建設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26個。近三年全省中醫藥科研立項1815個,獲各級科技獎勵200余項。
2023年,芙蓉實驗室“中藥制劑關鍵技術研發平臺”落戶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吹響了湖南中醫藥創新藥物研發的新號角。同時,我省投入首批建設資金570萬元,建設16個省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推動在相關科研評審中單列中醫藥計劃事項,推動在省自然科學基金中設立科技中醫藥聯合基金項目。
“過去,我們更多的是與企業聯手,為其提供技術服務,而如今,時代向我們發出了‘科技催生著中醫藥領域的新產業、新模式和新動能’的號召。”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中藥創新藥物研究所副所長彭艷梅說。
《中醫藥法》指出,建立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需要、規模適宜、結構合理、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教育體系,培養中醫藥人才。
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大投入與力度,矢志不渝發展壯大高質量人才隊伍。通過持續開展定向生培養、中醫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醫全科醫生轉崗培訓、中醫館骨干人才培訓等人才項目,大力培養基層中醫藥人才。“十四五”以來,全省已培養基層中醫藥人才2966余人,為脫貧地區累計培養中醫農村訂單定向免費本科醫學生221人。
行業在發展,“信中醫、用中醫、愛中醫”的氛圍也愈加濃烈。
新建5個省級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140個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組織各市州和宣傳基地開展中醫藥文化服務月活動,惠及民眾28萬人次。2023年我省居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素養水平達28.51%,較去年提升0.62個百分點……
“十四五”以來,我省牢記《中醫藥法》中“中醫藥傳承與文化傳播”的各項要求,不斷提升中醫文化傳播水平。并加速推進中醫藥海外傳播,在津巴布韋、阿聯酋、巴基斯坦等成立了3個海外中醫藥中心,推動湖湘中醫藥“組團出海”,讓更多人感受湖湘中醫的新魅力。